央视网消息: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此期间,央视网记者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长张安富进行了专访,就院校研究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进行了深入探讨。
张安富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独特优势,精准把握智能时代发展脉搏,致力于通过在全国高校深入推进院校研究,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在这一背景下,院校研究成为高校数字化转型的“神经中枢”,通过让数据说话,实现了从工具应用到系统变革的跨越,推动了高校治理的科学化、精准化。
张安富指出,院校研究不仅作为“数据桥梁”和“决策智囊”落实了教育部“数据赋能、智慧决策”的要求,还通过AI技术分析学生学习行为、课程效果,优化教学,实现了数据赋能,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院校研究分会连续几年将年会主题紧扣智能时代背景,发布和组织系列专项课题,聚焦高校数字化战略顶层设计,深入探究数智技术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为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院校研究还在驱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当前高校理工科发展势头强劲,而人文学科面临边缘化风险的问题,院校研究分会敏锐捕捉到这一重大问题,拟通过年会围绕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展开广泛而深入讨论。旨在避免“技术至上”导致的价值观缺失,利用数智技术手段赋能人文教育,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实现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SHAPE(社会、人文、艺术、哲学)的相互滋养,为各类高校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学科生态环境。
在推动院校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院校研究分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和科学决策制度”。针对我国高校数据系统建设中存在数据孤岛、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院校研究分会编辑出版《院校研究与治理丛书》和《中国院校研究案例集》,为高校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同时,分会还陆续刊发了不同类型高校的院校研究典型案例,为各高校开展院校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模式参考。
张安富还提到,院校研究分会在探索院校研究的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分会联合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关于“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的部署,从不同形式的院校研究主体及其实践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力求探索出项目驱动型、专题驱动型等适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院校研究模式,为不同高校深入开展院校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最后,张安富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将继续通过学术会议、课题研究、组织协同等多种方式,推动AI技术在院校研究中的创新与应用。在此过程中,分会将不断探索、总结和推广中国院校研究的特色模式,为实现高校的治理现代化,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专访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院校研究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央视网将持续关注院校研究的最新动态,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