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5月8日至10日,FBIF2025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及FBIF食品创新展(FBIF超级选品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主题为“稳拓新域”。期间,央视网《产业观察》栏目与东鹏饮料(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胡亚军展开对话。
对话实录整理如下:
问题1:本次参加FBIF2025有哪些期待?
胡亚军:去年我参加了FBIF2025,收获很多。我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很多海外的代理商,然后通过这些客户又不断地扩大了更多的客户圈子。这次来参加,一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我们东鹏出海开拓更多的客户资源;二是希望大家抱团出海交流,为东鹏出海探索、找到更好的定位。
问题2:东鹏目前的出海布局是怎样的?
胡亚军:我们真正的出海是2023年底,启动这个项目是2023年中,到现在为止,真正出海有一年半的时间。目前我们通过四种商业模式出海。最早启动的是内贸或贸易形式,已经卖到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同时,我们也在东南亚的核心国家建立驻地销售团队和商业模式,还官宣在印尼建立本地供应链。这两年,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迭代多种商业模式。
问题3:饮料行业竞争激烈,东鹏在出海过程中,如何应对国外市场的竞争挑战?
胡亚军:除了关税影响,中国本土供应链优势很强,但关税高的地区,出口就没有优势了,所以在这些地方最好建立本土供应链。不过核心关键点是产品定价,中国商品出海,要保持进入当地主流市场的核心价格竞争力,定价很重要。如果只是通过贸易形式卖给当地华人渠道,消费群体还是中国人,这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出海。
在当地自建供应链,时间周期成本比国内长得多,前期还是要用中国供应链优势,依托当地代理商,以代理制模式进入市场,这样比较稳妥。占领市场不是占领核心渠道。在这些国家布局,渠道策略要清晰,先从简单到复杂,先用代理制,再看后续如何跟进。
问题4:对于品牌出海,有哪些建议?
胡亚军:中国快消产品出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和迭代出海业务与方向。我分享几点经验:第一,要严格把控出海节奏,不要对中国快消商品出海的短期成果抱有过高期望;第二,如果是初创型企业,最好由创始人主导出海项目;如果是成熟企业,一定要由核心高管主导,否则容易出现员工高流失的问题;第三,要有归零心态,尊重当地市场和消费者,不能把在中国的成功经验直接照搬;第四,海外人才储备很重要,要做好中外人才结合,前期要让国内人才走出去,用好当地人才,充分利用全球华人资源。出海的顺序是先确定人才战略,再谈产品战略、渠道战略、品牌战略。中国快消产品企业家要有责任和决心,大家抱团出海,一起努力推动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