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成果报告会在北京昌平举办

副标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 | 2025-03-28 17:12:49
中国经济网 | 2025-03-28 17:12:4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8日讯  2025年3月27日,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成果报告会在北京昌平区召开。本次报告会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办,北京未来科学城管委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协办。会议汇聚了政府监管机构、科研机构、创新企业代表等政产学研用各界代表,共同探讨医疗器械产业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高级顾问江德元指出,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药监局也持续推进审评审批和监管改革,成效显著。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845.5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国际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希望本次报告会能够为行业搭建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共谋未来发展,推动医疗器械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北京市昌平区委书记、未来科学城党工委书记甘靖中指出,医疗器械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昌平区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基础条件优越,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良好。近年来,在国家药监局和北京市药监局的指导帮助下,昌平区医疗器械产业形成了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报告会上举行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医疗器械创新北京服务站”(以下简称“创新服务站”)落地昌平的启动仪式和“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交流中心”)的正式发布。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厚廷表示,2023年12月,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和北京市药监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签署《关于鼓励医疗器械创新推进审评能力提升合作协议》,在京设立了全国首个药监与科技部门共同建设的国家级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创新服务站一直致力于推动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通过构建协同高效的服务链,推动审评重心前移,助力创新成果转化,加速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同时聚焦重点领域,提速审评审批,提升检验效率,为产业发展赋能。此次服务站落地昌平,标志着昌平区在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创新服务站将以昌平为重要支点,持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 

交流中心位于昌发展国际医疗器械城东区,将在国家药监局、北京市药监局的指导下,与创新服务站形成“双核驱动”格局。交流中心通过打造全场景复原的智慧手术室,涵盖ICU、心血管、肿瘤、神经科、普外科、诊断类、康复类等7个科室类别,精选具有技术创新性、实现国产替代或符合临床价值急需特征的高端医疗装备。通过视频演示、机器人人工智能讲解、机器人设备互动模拟等多元化展示方式,直观呈现医疗器械产品在临床实践上的功能与应用、技术创新特点,充分展示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创新发展和优秀成果。 

报告会上,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主任柳强还详细介绍了国际医疗器械城的建设规划。 

在专家报告环节,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卢倩以“全球医疗器械领域前沿技术发展情况介绍”为题,深入分析了全球医疗器械领域的最新技术趋势和发展动态。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审评一部部长郭兆君则以“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规范医疗器械设计开发”为题,从审评的角度为参会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他强调,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应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充分考虑临床需求和患者利益。郭兆君详细讲解了创新医疗器械在技术审评中的要点和常见问题,为参会企业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向,提高审评通过率。 

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国家药监局高度重视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与上市,自2014年首个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落地以来,已有334个三类产品获批,近两年增长显著。国家药监局通过完善法规体系、优化审批资源、加强基础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为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雷平强调,医疗器械创新源于临床需求,企业是创新的核心动力,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确保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同时,企业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与安全,将安全理念贯穿研发、生产、上市全过程。

编辑:先藕洁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热点推荐
正在阅读: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成果报告会在北京昌平举办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