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龙腾武清城,燃动京津冀。9月17日,2024 年“行走大运河”—中国辉煌足迹大运河龙舟系列活动(天津武清站)将在天津武清区南湖公园水域开桨启航。
本次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央视网、天津市体育局、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市体育竞赛和社会体育事务中心、天津市武清区体育局、天津市龙舟运动协会、天津金海水上休闲运动有限公司承办,康连接体育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天津易聘企业管理有限公司、《Tianjin Plus津品生活》协办。
清波荡漾北运河,一河美景一河歌。大运河的千年记忆、万丈豪情,将再次奔涌于天地之间,勾勒出津沽大地龙舟竞渡的繁华盛景。浪遏飞舟、贯古通今,下面邀您一起沿着这条“京津走廊”领略运河在此留下的历史积淀与文明,感受这座海滨城市的脉动与活力,欣赏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的精彩蝶变。
潞河通海三千丈,潞渚连河几百湾
作为大运河重要的沿岸城市之一,天津因运河而生,因漕运而兴。大运河天津段南起静海区九宣闸,北至武清区木厂闸,南北运河相向而流,分别流经静海区、西青区、南开区、红桥区、河北区、北辰区、武清区等7个区,最终在三岔河口汇聚入海。
天津市武清区地处京津之间,素有“京津走廊”“京津明珠”之称。京杭大运河,自北而南纵贯武清全境62.5公里,流经此处的运河又称“潞河”(北运河),古书有载:“潞水绕其左,浑河衍其西,北拱神京而层峦迭嶂,南窥潭海而万物朝宗。当水路之冲衢,洵畿辅之咽喉。”
天津武清开发区
因有潞水而显得灵透与厚重的武清,“半天下之财富悉经此路而进”。追溯历史,自东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征乌丸凿泉州渠,为北运河水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后隋炀帝于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凿永济渠,连通武清境内的运河与永定河,使武清因兼具河海之利而为世所重。宋、辽时有萧太后运粮河三条水道入武清经北运河直达北京。金时有漕河接北运河,北穿武清全境直抵京都。
《潞河督运图》浮雕
历经元、明、清三朝六百余年的变迁,作为漕运之冲的武清更是成为中国北方商贸、文化的枢纽,每年都有数百万石粮米及丝绸、茶糖等大批物资自江淮经运河运抵京师。每逢夏秋水旺时节,帆樯遮空、舳舻蔽水。“野水千帆集,人声沸暮烟。楼台两岸寺,灯火一河船。”清朝诗人梅成栋的《夜泊杨村》真切地描绘了当年武清境内北运河的繁荣盛景。
自2003年开始,武清对境内的运河进行全面改造开发,并将河道改造与彰显运河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大运河的历史使命之下,武清将过去与未来重新串联在一起,加快建设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依托大运河武清段本体的景观风貌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深挖地域特色文化,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与文化体育、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时至今日,武清已构筑起“一城两河、十字轴向”的旅游发展格局,逐步打响“京津冀市民近郊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品牌。
此次比赛地点所在的南湖公园是非常受武清人民喜爱的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绿树成荫,湖水碧波荡漾,为龙舟比赛提供了绝佳的比赛场地和观赛环境。水清、林幽、野趣、鱼香,这里既有自然风光之秀美,又有人工雕琢之神韵,目光所及皆是景,市民和游客在观赛之余可以泛舟湖上,享受北国水乡秀色,还可以在亲水平台赏鱼互动,享受惬意休闲时光。
武清南湖风景区
比赛期间现场还将搭建观众互动体验活动区、表演舞台等,展示龙文化非遗表演,讲述龙舟文化从历史长河中迤逦而来留下的灿烂文明,吸引观众参与赛事文化体验,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生活方式。
一脉清水,联动京津冀。京杭大运河自上游北京涌出,蜿蜒南来,迤逦浩荡。运河不仅带来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同时将京津冀一体化协作推上新台阶。
十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武清区作为天津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主力军”,围绕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加强与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的融合贯通,增强城市吸引力、激发文化创新力,推动旅游、文化、体育等消费领域深度融合,将高质量发展化为可看可游可玩的“幸福感”。
千年流淌的大运河犹如一曲生命之歌,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厚的历史积淀。怀抱运河之“魂”,点燃龙舟之“热”。2024 年“行走大运河”—中国辉煌足迹大运河龙舟系列活动将厚植大运河沿线文化沃土,将龙舟文化与龙舟赛事转化为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文化符号和旅游资源,连通运河流域城市互动,点亮城市活力,释放运动激情,为塑造城市文体旅IP共同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