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高新区:向“新”而行,向“质”而升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4-07-12 18:30:29
央视网 | 2024-07-12 18:30:2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位于中山火炬高新区内的明阳智能凭借在“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中做出的贡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凭借在“超大容量风电能量转换系统的高性能服役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中做出的贡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作为中国企业500强和全球海上风电领军型企业,明阳始终坚守高端装备和自主创新不动摇,着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能源装备品牌。从风电抗台风技术领创,到海上大兆瓦机组引领,再到深远海漂浮式风机领航,明阳智能一次又一次实现自我超越,掀起一轮又一轮海上风电技术创新浪潮。

  科创型企业集聚,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在中山火炬高新区已拥有一批像明阳智能、康方生物、联合光电、博顿光电等这样的“高精尖”创新型企业。

  坚持“高”“新”,力促“新质生产力”奔腾

  2023年1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灯塔工厂”名单,8家中国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总数达到132家,其中就包括位于中山火炬高新区的纬创资通中山厂。

纬创资通中山厂

  这家落地中山火炬高新区20多年的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破生产“碎片化”、实现库房“关灯”效率翻倍、智能排程秒级响应订单,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质生产力是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火炬高新区如何“先发制人”?一方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火炬制造”永葆青春。2023年,火炬高新区推动80家规上企业开展数智化转型,通过对整个价值链进行数字化变革。一座“灯塔工厂”点燃千万点萤火星光。2024年,火炬高新区将加速推进“智改数转”步伐。力争年内新增不少于30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加大技改力度,推动5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另一方面,“大院大所”释放强磁场,推进“政产学研”加速融合。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13个科研实验室建成启用,中国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新大楼进行建设的最后阶段,不久将正式投入使用,中国中山留创园首批“一园多区”专业园正式挂牌,中国中山留创园二期顺利封顶。

  以重大科创平台为载体,火炬高新区将积极融入广深港澳创新发展生态圈,推动区内企业与广深港澳创新资源开展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同时,加快中山留创园高端人才载体、产业孵化中心和“一园多区”建设。

  创新资源集聚带来发展动能更新。在新一轮区域竞合赛中,火炬高新区高举起“高”“新”大旗,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产业为发展重点,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能级大提升。

  提质升级:招引一批“含绿量”“含金量”的高精尖项目

  中山火炬高新区深中合作创新区的朗斯时代中心等项目如火如荼建设中。“去年3月底,朗斯时代中心项目举行开工典礼,今年3月初,项目正式封顶,今年底项目预计可投产,一座数字化的‘云端工厂’呼之欲出。”朗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向斌昌介绍,根据规划,朗斯时代中心项目占地约80亩,由一栋研发中心、一栋长约300米的高标准工业厂房组成,拟建设朗斯家居智能制造产业园暨西门子数字化赋能中心。

朗斯时代中心项目

  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在产业科技创新方面,中山火炬高新区将发挥创新发展主引擎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活力大提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能级大提升。比如,2024年积极参与广深港澳创新发展生态圈,助力构建“广深港澳研发+中山孵化产业化”区域创新协作机制。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推动区内企业与广深港澳创新资源开展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实现区内各类创新主体与广深港澳企业、高校院所开展科技人才合作。

  高质量产业发展需要高质的园区载体。火炬高新区将强化产业园载体支撑。扎实谋划“三谷”产业空间。“湾区光谷”以光学感知、高清显示、激光制备为发展特色,布局发展光学感知、激光制备、高清显示等产业,启动湾区光谷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汇聚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光电信息优质企业。“湾区药谷”以东部健康医药产业园为主阵地,高标准推进鲤鱼产业园建设“零碳”“集约化”理念示范区,加速“九通一平”建设,力争完成园区内部临江三路、临江四路等道路建设;加快推动药械CRO、CDMO平台建设,招引一批生物技术、小分子靶向、细胞与基因领域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项目落地。“湾区智谷”紧扣新型工业化主旨,在原有装备制造、汽配产业、家具卫浴、材料化学、工业母机产业基础上,加速推动全区制造产业升级换挡,打造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配、智能家居、新型材料、工业互联网等产业聚落。在高质量园区载体建设中,中山火炬高新区还将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强化招商强链筑基、强化企业服务提级。

深中合作创新区

  在中山火炬高新区深中合作创新区,比亚迪、彩迅、东方龙大、诚亿平板显示器件、特普智能电器、台光电子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加快布局,产业类型涵盖集成电路、精密仪器设备、新能源产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

  以光电产业为例,中山火炬高新区不断加大光电光学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2024年3月28日,“湾区光谷”正式揭幕,中山火炬高新区规划20平方公里,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湾区光谷”,力争到2026年,光电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再用3到5年时间实现营业收入翻一番,光电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家。

  近年来,围绕光电光学产业发展,中山火炬高新区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这些新引进的项目有着“高大上”的共同特点。譬如,芯鼎微(中山)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硅基液晶显示芯片灌装封测及光机模组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超300万片硅基液晶微显示屏的年产能;“中山洲明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将建设LED照明业务总部基地及LED显示屏智能制造基地,预计年产值30亿元;欧普照明华南总部基地增资扩产项目定位为中国区华南总部;深圳黑晶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发展新一代光伏电池项目;元亨光电(大湾区)智能制造总部基地将打造全新研发中心、实验中心、生产工厂及品牌运营中心……当前,中山火炬高新区光电信息产业正面临着产业发展、区域融合、产业基础、产业空间等多重机遇,在新一轮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过程中,光电信息行业的基础性作用将得到极大发挥。随着深中通道和南中城际通车,中山火炬高新区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深中产业一体化持续提速,正是打响“湾区光谷”品牌、充实壮大产业集群的大好时机。

  实施“1+5+3”战略,加快向“新”而行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迎来通车时刻。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这对有着34年发展历程的中山火炬高新区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中山火炬高新区正处于深中通道西登陆点的C位,是深圳、香港等东岸城市抵达珠江口西岸的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这个“门户”地位的确立,无疑给火炬高新区乃至全市带来更多的资源、更强的创新理念,更利于火炬高新区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

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通车后,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流动会更加便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中山火炬高新区招商引资最好的“邀请函”。2024年初,广东省首批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名单出炉,中山火炬高新区成功入选,是中山唯一入选的单位。一直以来,火炬高新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持续为企业提供有“温度”又有“速度”的服务,推动“指尖办”“马上办”“跨域通办”,将更多“能办”变成“好办”。在2023年中山市镇街优化提升改革发展环境调查中,火炬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列中山市第一。

  向“新”而行,未来可期。2024年,中山火炬高新区大力实施“1+5+3”战略,以打造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为主线,着力实施科技创新活力提升、产业能级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提升、治理能力提升和民生保障水平提升五大行动,坚持全面统筹、项目为王和制度创新三大抓手,加快打造“智慧创新生态 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在中山火炬高新区既有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又可拥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意境。中山火炬高新区也将随着深中一体化加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书写更多精彩。(文/中山火炬高新区)

编辑:吴慧芳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热点推荐
正在阅读:中山火炬高新区:向“新”而行,向“质”而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