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高新区科技孵化园
这个夏天,新质生产力成为长治高新区的高频词,向“新”提质的景象持续涌现——
中科潞安在深紫外LED领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古巴分子免疫学(长治)研发中心、久安人工心脏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加速推进,山西省光伏制造中试基地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相继建成……
向“新”而行,逐“新”而进。围绕厚植新质生产力,长治高新区聚焦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创新能力和创新活跃度显著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实力提升注入新活力。
长治高新区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公司企业生产线
前不久,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完成78版型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线的升级改造工作,并顺利进入量产阶段。整个升级过程共涉及大小改造项目80余处,且78版型组件量产后各项工艺技术参数和质量指标均已达标,转换效率可达620~640W。
“我们对整条产线及单机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从新建串焊机模块到调整串焊机、排版机吸盘长度,从重建串焊机、叠焊机基准到对装框机、边框打胶机弹夹等都做了精细调整。”产线改造升级小组负责人张冰介绍,“把每一处都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公司高效生产注入新的动力。”
走进长治高新区钜星锻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各工作区域的工人们正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焊接、加工、装配。卷板机、弯管机、型弯机等大型数控弯曲矫正机械的研发与制造在这里产生。
近年来,该公司在产品研发、加工设备、产品测试及型式试验工作方面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已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知识产权专利授权,并自主研发出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弯曲矫正机械类产品,成为国内弯曲矫正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
“未来,公司将继续研发和创新产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弯曲整形机械研发、中试、生产基地。”公司董事长郑亚彤说。
去年8月,山西光益生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长治高新区,该公司依托国家激光医学技术团队指导,专注于无创光医疗设备的创新开发和应用推广,在高新区智创城5号建设半导体无创光医疗产业化项目,主要生产紫外、红光等多波段无创光医疗产品。
不足一年时间,山西光益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穿戴式紫外光治疗仪已列为我省第二类创新型医疗器械,现已通过省药监局组织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现场核查,将于近期取得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
平台是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长治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
5月11日,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联合资助项目(长治·潞安)换约暨煤基合成化学品山西省实验室(筹)揭牌仪式在高新区太行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实现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在省实验室领域零的突破。
该实验室由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国家煤基合成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联合建设,集产学研一体,建成后将聚焦全省煤基合成化学品产业发展、企业发展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进一步打通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创新链,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长治高新区智创城5号
作为我省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园区建设单位,近年来,长治高新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有利契机,把握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北京长治对口合作的难得机遇,以构生态、建平台、育主体、筑根基、抓转化为抓手,促进政策链、技术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五链合一”。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1家、省级以上科技双创载体达到16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32家,覆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主导产业,同时引进落地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积极推动企业项目与高校人才精准对接,共建省校合作基地,以科技赋能带动长治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从深紫外LED到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再到无创光医疗设备。一批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未来产业正在长治高新区快速崛起,新质生产力在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表现出强劲潜力。长治高新区将持续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赋能产业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积极构筑经济增长新引擎,打造更优质的现代化产业新高地。